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国际音标字符识别及其应用研究
  • [摘要]国际音标是一种运用范围广泛的语音记录和书写符号系统。国际音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可实现国际音标的批量识别,将极大地提高国际音标的处理效率,对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资源数字化及基础研究都极具价值。本文推介一款由作者研发的国际音标识别模型“IPAOCR-IEA”。该模型在63万条国际音标图文对照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而成,可以高效识别国际音标。其整词精度、字符查准率和查全率等多项指标的最好结果均高于98%。此外,该模型轻量化的“龙水国际音标识别软件”现已推出,用户可以用其截取国际音标图片并自动获取截图中的国际音标字符。
  • 龙从军 郭承禹
  • 全文[ PDF 6813277.0 MB ] 2025.1(47):3-12  共有 192 人次浏览
  • 清道光《龙胜厅志》多民族语言典录释读
  • [摘要]《龙胜厅志》记述了清代道光年间广西北部龙胜的社会、经济、语言状况,记载了5个民族群体的基本语料,其中包括苗族、瑶族(两种)、侗族和壮族使用的语言。对比现代龙胜诸民族语言调查材料,可梳理释解该志书所记录的语料,分析其疏漏、失误并订正说明。通过对该志书的语料梳理及社会状况记载,还可观察龙胜各族语言近二百年来一些语言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各民族语言文化生活的变迁。
  • 李锦芳 崔安慧
  • 全文[ PDF 6402245.0 MB ] 2025.2(47):3-12  共有 57 人次浏览
  • 纵向分化与横向接触——中国民族语言592个语档的系统发生网络分析
  • [摘要]本文以中国境内的592个民族语语档为对象,基于ASJP模式的语言距离计算,结合系统发生网络理论与方法,考察了中国民族语言的系统发生网状关系。结果显示,民族语言内部横向接触程度和同质性要低于汉语方言。从语系层面来看,南岛语系语言间的横向接触最多;阿尔泰语系语言间的横向接触最少。阿尔泰语系内部的同质性最高,差异最小;汉藏语系内部的同质性最低,差异最大。从语族的层面看,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间的横向接触最多;满—通古斯语族语言间的横向接触最少。突厥语族内部的同质性最高;藏缅语族内部的同质性最低。基于距离计算的系统发生网络分析为中国民族语言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数据。通过可视化和量化的手段,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地从总体上了解语言的纵向分化和横向接触。
  • 王 帅 冉启斌
  • 全文[ PDF 7857110.0 MB ] 2025.2(47):13-22  共有 66 人次浏览
  • 论邵语在中国台湾南岛语中的系属地位
  • [摘要]我国台湾高山族邵语的系属地位问题,其实质在于如何确定语言间纵向分化的亲缘关系以及横向传递的接触关系。邵语的南岛语同源词依旧保持在50% 以上。邵语与布农语、西部平埔语和北部泰雅语群均有密切关系,或许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在历史上有过频繁的接触与交流。
  • 范志泉
  • 全文[ PDF 422186.0 MB ] 2025.1(47):13-22  共有 129 人次浏览
  • 从汉藏同源词论古韵歌部与微部的关系
  • [摘要]先秦古韵在脂微分部的前提下,韵文、异文、谐声、通假等诸多文献资料显示歌月元部与微物文部两类有所纠葛。通过全面考察歌微二部字的汉藏同源词例,文章认为汉藏语比较的证据可以支持学界对歌微二部语音相关的既有观察,同时亦可看出对歌、微再分部并构拟 -a/-o/-e、-u/-?不同系列的主元音及 -r/-l韵尾的必要性。
  • 郑 伟
  • 全文[ PDF 5795658.0 MB ] 2025.1(47):23-32  共有 140 人次浏览
  • 满汉合璧文献中动量词“遭”的特殊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
  • [摘要]“遭”是近代汉语新兴动量词之一。在满汉合璧文献中,动量词“遭”与满语的对译情况比较复杂。受满汉动量词数量、动量成分蕴含时间性、语序类型等差异的影响,动量词“遭”及相关形式产生了一些汉语没有的特殊用法。受满汉语言接触影响,动量词“遭”在北方汉语中的活跃度明显高于南方汉语,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清代以后,在汉籍文献中仅存“遭数”表某种情况或经历的特殊用法,其他用法均已消失不见。
  • 翟 燕 苏 栎
  • 全文[ PDF 6041872.0 MB ] 2025.2(47):23-32  共有 45 人次浏览
  • 南方民族语和汉语方言与“孔洞”义相关的量词及其来源探析
  • [摘要]在部分南方民族语(壮侗、苗瑶)和汉语方言中,与“孔洞”义相关的量词“空平、空去、孔”具有计量房屋等的量词功能。这一平行语法特征应是境内外民族语(壮侗、苗瑶)共享的一项区域特征,而平话、客家话、西南官话以及湘语也具有此特征,应导源于语言接触,是从壮侗、苗瑶语中扩散来的。闽语应是原生的。
  • 覃兰惠 洪 波
  • 全文[ PDF 6962298.0 MB ] 2025.2(47):33-44  共有 46 人次浏览
  • 平塘苗语的气声及其声学特征
  • [摘要]本文采用第一和第二谐波振幅差值(H1-H2)、频谱倾斜(spectral tilt)、倒谱峰突显性(CPP)等方法,确认了平塘(牙舟)苗语中存在气声和常态发声的对立。进一步的声学分析显示,平塘(牙舟)苗语的气声从韵首一直贯穿到韵母中后段,气化比例在60%至80%之间。平塘(牙舟)苗语的气声(弛声)具有整音节属性。平塘气声特征表明,气声(弛声)这种整音节属性实际远不止表现为韵核元音前半部分气化,而是可以表现为整个韵母60%以上气化,个别案例甚至出现整韵母气化现象。
  • 何 治 春
  • 全文[ PDF 6783027.0 MB ] 2025.1(47):33-42  共有 110 人次浏览
  • 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现象之机制与动因
  • [摘要]语法化的机制与动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以语法化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尝试性聚焦分析了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机制和动因,诠释了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的认知概念整合过程。研究表明: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是语义演变主导的语法化,其语义演变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句法演变机制是类推;维吾尔语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化的动因主要有对创新性的追求、对表情性的追求及对主观性的追求。同时,不排除存在语言接触和语法复制等外部动因和机制的可能性。
  • 赵江民 李 珊 陈嘉豪
  • 全文[ PDF 7016144.0 MB ] 2025.1(47):43-52  共有 115 人次浏览
  • 试说语言的区域特征
  • [摘要]语言的区域特征是语言接触的产物,也是接触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接触语言学角度讨论与区域特征相关的若干问题,尤其聚焦区域特征的性质和类别,区域特征扩散的模式、机制和诱因,以及区域特征的识别与确定。
  • 吴 福 祥
  • 全文[ PDF 9288707.0 MB ] 2025.2(47):45-56  共有 247 人次浏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