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民族古籍文献的释读和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彝文古籍文献《勒俄特依》...
  • [摘要]本文以彝文古籍文献研究为例,阐发如何对民族古籍材料进行标注、翻译、训诂和综合研究。具体包括:一、运用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经典进行阐释,包括民族语的标注方式、翻译范式和词义考据;二、对民族典籍文献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在语法和词汇标注的基础上,进行词法和句法、韵律研究及文字考释;三、对民族典籍文献进行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此外,民族古籍文献的双语双文形式以及文献中各民族同源、共生的内容,有益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典籍文献的研究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继往圣之绝学。
  • 胡素华
  • 全文[ PDF 9239442.0 MB ] 2025.3(47):5-17  共有 157 人次浏览
  • 汉语东南诸方言的“娒”与“嬭”
  • [摘要]今汉语东南诸方言称母为“娒”,以及湖北黄孝方言仍见“嬭”系遗存,可与春秋战国时代楚地金文用“嬭”字记录楚姓“芈”以及《切韵》所说“嬭”乃“楚(夷)人呼母”相印证。利用历史文献与共时方言互证,可确定“娒”系与“嬭”系存在语音对应与先后演变关系。古楚方言的“嬭”(芈)及今汉语东南诸方言的“娒”来自早期壮傣语支的 *meeC,这是古楚方言及吴语、闽语、客家话等东南诸方言具有侗台语底层在词汇上的一例明证。此外,本文借助“娒”的音韵层次特点,分别拟测了“娒”进入吴语和客家话的时代。
  • 叶 雁 鹏
  • 全文[ PDF 7124825.0 MB ] 2025.3(47):18-28  共有 124 人次浏览
  • 延边朝鲜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研究——基于不同年龄段的比较
  • [摘要]本文采用范畴感知的实验范式研究了老年朝鲜语母语被试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特点,并与以往发表的年轻朝鲜语母语被试的普通话声调感知结果进行比较。两组被试均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验结果显示,除了阳平(T2)—上声(T3)声调连续统外,老年被试对其他普通话声调连续统都表现为范畴感知的特点。与年轻朝鲜语母语被试的实验结果相比,老年被试对普通话声调连续统的感知范畴化程度显著降低,表现为较宽的识别边界宽度和较低的区分峰度。经分析,语言经验可能是老年被试对普通话声调感知的结果区别于年轻被试的主要原因。同时,老龄化因素也可能是老年被试对普通话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降低的原因。此外,老年被试对T2-T3声调连续统的非范畴化感知特征与以往其他民族语母语背景被试的感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T2和T3在语音声学特征上的相似性对民族语母语被试区分这两类声调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 陆 尧 李英浩
  • 全文[ PDF 7121362.0 MB ] 2025.3(47):29-38  共有 124 人次浏览
  • 东乡语“判断、领有”义动词的语法化及类型特征
  • [摘要]本文讨论东乡语“判断、领有”义动词wo、bi的语法化及相关类型学特征。二者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变化上,wo没有任何形态变化,只能以原形出现,而bi有形态变化。二者均能加副动词附加成分,但wo只能加并列副动词,bi不仅可以加并列副动词,还可以加条件、让步副动词以及形动词附加成分等。wo由处所义发展为判断义,再语法化为完成体标记;bi只能加未完成体标记,不能带态附加成分,无祈使式形式。
  • 敏 春 芳
  • 全文[ PDF 6041684.0 MB ] 2025.3(47):39-49  共有 117 人次浏览
  • 湘西勾良苗语的等比结构
  • [摘要]湘西勾良苗语的等比结构主要有三类,分别以?u53“和”/???33“跟”、tj?33“及”、á??214“像”为基准标记。三类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基准标记的语法属性、比较基准的语义范畴、比较参数的类型、等比结构的评价性解读以及精确解读或弱解读上。湘西勾良苗语的等比结构不完全符合Haspelmath(2017)提出的普遍规则,反映了勾良苗语等比结构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等比结构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 吴 芳
  • 全文[ PDF 6018409.0 MB ] 2025.3(47):50-59  共有 78 人次浏览
  • 从古代预期式数词系统看南岛语谱系关系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语法著作、词典、手稿和实际语料的考察,论证我国台湾少数民族阿眉斯语、排湾语、卑南语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巴丹语群、菲律宾南岛语、大洋洲南岛语)最初计数方式是预期式计数,后来演变为回顾式计数。本文提出这种预期式计数的共同创新说明以上语言发生学关系更密切,对应沙加尔南岛语谱系模型中的Puluqish语言组。
  • 贺 川 生
  • 全文[ PDF 8055445.0 MB ] 2025.3(47):60-69  共有 100 人次浏览
  • 壮语“辣椒”方言词分布及其层次
  • [摘要]本文对壮语“辣椒”方言词在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地理分布进行考察。“辣椒”方言词分为五个系列,ma:n6 系和?a:t8 系主要分布于右江流域,l-?i:u1 系分布于左江流域,phit7 系和?uk8-k 系分布于两个流域之间。方言词分布既是方言特征传播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历史层次的呈现。方言词既有固有词也有外来词,由东向西扩散,ma:n6 系比较保守,具有底层词特点;l-?i:u1 系最为活跃,是晚起的上层词(含?uk8-k 系),而 ?a:t8 系、phit7 系则介于两者之间。
  • 韦 景 云
  • 全文[ PDF 5599093.0 MB ] 2025.3(47):70-78  共有 107 人次浏览
  • 布依语“彩虹”的地理语言学阐释
  • [摘要]在布依语三个土语区中,“彩虹”一词词形存在5种主要类型,通过修饰、附加等构词方式以及语音变异,共衍生出62种具体的形式。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绘制包含96个方言点的语言地图,展示“彩虹”一词在布依语中的词形分布。同时,通过语言地图静态的横向地理比较,对其构词方式、语义等进行阐释。通过布依语与亲属语言之间的比较,推测布依语“彩虹”可能有3种来源:一是源自原始侗台语,二是借自汉语“龙”,三是源自布依语内部词汇创新。在语音形式上,声母演变的复杂程度远高于韵母,韵母内部则保持相对一致。
  • 蒋 金 晶
  • 全文[ PDF 5812506.0 MB ] 2025.3(47):79-88  共有 106 人次浏览
  • 布朗语“月亮”义词的地理分布及构词特点
  • [摘要]“月亮”义词是人类语言中的基本词或核心词。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基于布朗语36个点的语料绘制了现代布朗语各方言“月亮”义词的词形分布图,并对其词形与构词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就词形而言,布朗语“月亮”义词主要分为 khi?53 系、nen33 系、vaó55vaó55 系等类别,其差异与构词语素的来源、构词理据(如月亮的形状、亮度、颜色等)有关。从构词语素的来源看,“月亮”的构词语素包括固有语素、借自傣语的语素和借自汉语的语素,形成“固有+固有”“借傣+借傣”“借傣+借汉”“借汉+借汉”等类型的“月亮”义词。从构词手段看,有重叠、派生、复合、类推等。
  • 陈 娥
  • 全文[ PDF 5456751.0 MB ] 2025.3(47):89-98  共有 99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