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本文系统分析了东兰壮语鼻音韵尾塞化现象的语音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东兰壮语鼻音韵尾塞化现象仅出现在壮语固有词和中古汉语老借词的第1调(塞化后归为第9调)和第2调(塞化后归为第10调),呈现系统性对应规律:-m→-p、-n→-t、-?→-k;现代汉语新借词第1调和第2调的鼻音韵尾 -n、-?没有塞化现象。东兰壮语的43个声母中,有20个声母与鼻音韵尾塞化现象存在关联,占声母总数的47%。本研究揭示了鼻音韵尾塞化作为音系特征的独立性,为侗台语族语音演变研究提供了新案例,拓展了类型学中声调与塞化现象相关联的理论维度。 |
作者: | 李旭练 陆淼焱 黄雅琦 |
作者单位: | 李旭练 533099 百色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80 北京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 陆淼焱 533099 百色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黄雅琦 200233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期刊: | 民族语文 |
年.(期):页码 | 2025.(4):33-41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东兰壮语 鼻音韵尾塞化 对应规律 语音演变 |
欢迎阅读《民族语文》!您是该文第15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