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满族人北京话声调个案研究
  • [摘要]清末民初时期,北京满族人的北京话声调与汉族人的北京话声调存在细微差别。老舍先生20世纪20年代的声调录音反映了当时北京满族人的口音腔调,即阳平调高扬于阴平之上,其末端调值达调域上限。这种特色后来逐渐消失,当今北京满族人北京话的声调特点已与主流北京话特点融合一致了。
  • 曾晓渝
  • 全文[ PDF 6913560.0 MB ] 2024.3(46):3-16  共有 347 人次浏览
  • 德昂语 -r韵尾的语音特征及其历史演变
  • [摘要]本文对德昂语 -r韵尾进行了共时考察、语音实验分析和方言间的历史比较,认为德昂语 -r独立发音,实际音值为持续时间较长的卷舌近音 [ê]。-r韵尾在古代德昂语中存在于长元音音节,其近音属性导致它作为韵尾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在现代德昂语大多数方言土语中 -r韵尾已经丢失。近音属性还导致 -r韵尾有两种不同音变方向:持续音和舌冠音特征使一部分 -r 韵尾演变为与它具有相同特征的鼻辅音韵尾 -n;卷舌的音姿又使 -r 韵尾与后高元音 u、ê 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导致 -r 演变为后高元音或是使其前的主元音发生后化或高化。-r 韵尾的演变受到了元音音长对立特征消失这个大趋势的影响,由 -r 韵尾演变而来的 -n 韵尾对长元音有保持作用。从时间上看,-r 韵尾向 -n 韵尾的演变早于 -r 韵尾向元音的演变。
  • 刘 岩 杨晓平
  • 全文[ PDF 6174632.0 MB ] 2024.3(46):17-27  共有 206 人次浏览
  • 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与语言亲属关系远近度问题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用“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的四种算法(光谱重叠方法、后验概率方法、凸包法的重叠分析方法和巴氏系数方法),通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维吾尔语和鄂温克语的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三个顶点元音 /?、i、u/ 的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和三角形声学空间模式重叠率。探讨三种语言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与亲属关系远近度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实证“语音和韵律特征声学模式相似度与语言亲属关系远近度”。文章认为蒙古语与鄂温克语之间的亲属关系比蒙古语与维吾尔语之间的亲属关系相对更近。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重叠率与语言亲属关系远近度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重叠率越高,语言亲属关系越近。
  • 宝 音 呼 和
  • 全文[ PDF 6207493.0 MB ] 2024.3(0):28-37  共有 204 人次浏览
  • 侗水语的鼻冠音与前喉塞音声母
  • [摘要]侗水语支部分语言仍存在鼻冠音和前喉塞音(内爆音)声母类,两类声母是该语支显著的语音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新获取侗语材料和公开水语材料的关系词例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侗水语的鼻冠音和前喉塞音均来源于原始侗水语时期带前置鼻音的复辅音声母的假设;并讨论了两类声母从原始侗水语时期到现代侗水语支各语言的语音变化。是否存在鼻冠音声母是侗语群和水语群最大的区别,也是造成现代侗水语关系词读音差异的原因。这个差异主要是由原始侗水语的复辅音声母产生多方向的语音演变造成的。
  • 龙 润 田
  • 全文[ PDF 10878493.0 MB ] 2024.3(0):38-52  共有 275 人次浏览
  • 汉藏语“儿/子”义小称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 [摘要]汉藏语系语言普遍使用“儿/子”义为小称标记。本文在100余种语言和方言语料的基础上讨论小称的语音特征、语音对应关系和语义演变。发现藏缅语族语言的小称标记读音与汉语“子”对应,苗瑶、壮侗语族小称读音与汉语“儿”对应。汉藏语小称在类型学上存在共性趋势和个性特征。
  • 杨 艳 罗增勇
  • 全文[ PDF 0.0 MB ] 2024.3(0):53-66  共有 215 人次浏览
  • 青海甘沟话由“给”标记的增宾结构及其扩展结构
  • [摘要]青海民和甘沟话处在汉语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深度接触的环境中,动词形态较普通话更为复杂。甘沟话可以通过在动词后添加形态标记“给”进行增价派生,派生后的结构增引一个语义上的外围论元作宾语,属于双系结构(applicative construction)的次类,即增宾结构。甘沟话的增宾结构可以增引接受者、受益者、目标三类语义上的外围论元。受三类典型增宾结构影响,标记“给”类推扩展进入其他一些语义相关、表层形式相近的结构中,增宾结构及其扩展结构的语义限制为[+给予]。甘沟话增宾结构的形成是接触导致的SOV语序与汉语语法系统内部协调的结果。与甘沟话有明确接触关系的土族语民和方言受甘沟话增宾结构影响,致使后缀 -gha发生了功能扩展,这显示了接触对语法系统影响的双向性。
  • 赵 绿 原
  • 全文[ PDF 12358026.0 MB ] 2024.3(0):67-84  共有 243 人次浏览
  • 现代蒙古语小句的计量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法律、文学、新闻和政治等四种不同语体组成的数据资源,借助计量语言学门策拉—阿尔特曼定律和句长分布模型提出假设,探讨现代蒙古语语法体系中小句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现代蒙古语语法体系中存在“句子—小句—词”层级单位;此外,在现代蒙古语中以小句为测量单位的句长概率分布符合扩展的正负二项式模型。
  • 包领兄 达胡白乙拉
  • 全文[ PDF 6705534.0 MB ] 2024.3(0):85-95  共有 393 人次浏览
  • 契丹文基本方向名称考释
  • [摘要]经过多年的研究,表示方向名称“东、西、南、北”的契丹大、小字均已成功识别。但是这些方向名称的读音及其词源,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训释。契丹人的早期方向观念与现代地理学的方向观念相差90度,即契丹人把“东”作“南”,“西”作“北”,“南”作“西”,“北”作“东”。以此为前提,对契丹文方向词进行释读,提出“东”读?mud,“西”读?ut~?ult,“南”读der~dor,“北”读o?r~or,读音均类似于中古蒙古语的对应词汇。
  • 吴英喆 文 梅 娜仁图雅 玲 玲
  • 全文[ PDF 4774174.0 MB ] 2024.3(0):96-103  共有 138 人次浏览
  • 《御制五体清文鉴》汉语植物词条研究
  • [摘要]《御制五体清文鉴》是乾隆年间官修的多语种大型语义分类辞书,是清前期重要的民族语和汉语词库资源。本文以该辞书收录的1003个汉语植物词条为研究对象,进行筛查、整理与研究。在介绍和总结植物词条面貌基础上,就植物词条所反映出的认知理据、框架及语言接触方式和古今词汇变化问题进行挖掘与阐释。
  • 娜仁图雅
  • 全文[ PDF 0.0 MB ] 2024.3(0):104-116  共有 307 人次浏览
  • 赫哲语和鄂温克语动词态形态比较研究
  • [摘要]赫哲语和鄂温克语同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两种语言的动词都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中尤以态形态变化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复杂。本文对赫哲语和鄂温克语动词态的种类、结构类型、使用规则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赫哲语和鄂温克语的动词态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
  • 温 琪 琪
  • 全文[ PDF 8247380.0 MB ] 2024.3(0):117-128  共有 160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