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现行蒙古语标准书面语名词构词形态 及其语音结构类型
  • [摘要]本文在对115组有对应语音变化的现行蒙古语标准书面语名词构词形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以符号学的结构类型分析方法,对含具体可变音素的名词构词形态进行系统性分类,并得出39种名词构词形态的语音结构类型变化规律及其构词功能的强弱区别特征。
  • 全文[ PDF 7950253.0 MB ] 2022.5(44):67-78  共有 2170 人次浏览
  • 洪武本《华夷译语》汉字音系的阳声韵系统——兼论其基础方言
  • [摘要]洪武本《华夷译语》是一部严谨的蒙古语—汉语对音文献,既是古代蒙古语的重要资料,也蕴含大量元末明初汉语音系的信息。通过考求其对音规则并结合近代汉语语音的演变,本文较全面地揭示了阳声韵的音值、构成及其特点,构拟了含有22个韵母的阳声韵系统。综合来看,音译汉字反映了以中原音为基础的近代汉语通语音系。
  • 苏 若 阳
  • 全文[ PDF 6385831.0 MB ] 2022.3(44):68-77  共有 2084 人次浏览
  • 中古蒙古语 q、k 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
  • [摘要]本文采用共时和历时比较法,根据中古蒙古语文献、蒙古语族诸语言以及阿尔泰语系其他语言材料,对 q、k 的共时分布和历史演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古蒙古语时期的 q、k 来源于更早的 *k,即 *k ? q、k。随着时间的推移,q、k 各自独立发展,通过非送气化、擦音化和舌根化等演变规律,即 q[qh] ? [q]、k[kh] ? [k],q[qh] ? [χ]、k[kh] ? [x],[q] ? [k]、[χ] ? [x],最终发展成为现代蒙古语的 [x]、[k]。
  • 姜 根 兄
  • 全文[ PDF 7114083.0 MB ] 2022.4(44):72-83  共有 2066 人次浏览
  • 俄藏察合台语《阿塔依诗集》的 语言特点研究
  • [摘要]本文从文献语言学角度探讨抄于15世纪、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的察合台语孤本《阿塔依诗集》的语音特点和形态特点。经研究认为,《阿塔依诗集》的语言是在回鹘语基础上形成的、带有阿拉伯—波斯语和地方土语影响的14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的察合台语。
  • 阿拉法特·艾山
  • 全文[ PDF 9016390.0 MB ] 2022.2(44):72-84  共有 2214 人次浏览
  • “?? [uri]”“我里”渊源考
  • [摘要]朝鲜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uri]”与汉语南方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我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我们认为这种相似性是受中原汉语影响的吴越语向四周扩散的结果,扩散的载体是到达朝鲜半岛的吴越移民。可以说朝鲜语“?? [uri]”与现代汉语南方方言“我里”有共同来源。
  • 杨 茜 孙金秋
  • 全文[ PDF 8335033.0 MB ] 2022.6(44):77-89  共有 1078 人次浏览
  • 西夏语复数后缀刍议
  • [摘要]本文考察西夏语名词复数后置语法标记 弛 nj?2、汕 nji2 和 驳 ?ewr2 的语法功能与分布,重新梳理与一致关系标记同形的语素 汕nji2 的语源及语法功能演变路径,探讨名词复数标记功能交叠的原因。结合西夏文献中的对音材料及西夏字的拟音,提出了两种推测:第一,复数标记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第二,复数标记在口语实际读音中已弱化为鼻韵尾。
  • 麻 晓 芳
  • 全文[ PDF 6843595.0 MB ] 2022.3(44):78-87  共有 2083 人次浏览
  • 朝鲜语口语与书面语实词间相关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摘要]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根据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相关关系建立x与y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本文基于大型朝鲜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各类实词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排序,再对中度以上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对朝鲜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比较研究。
  • 卢星华 金 静
  • 全文[ PDF 6379687.0 MB ] 2022.5(44):79-91  共有 2182 人次浏览
  • 蒙古语直译体文献中的羡余现象
  • [摘要]“是……有”“在/有……有”“说/道……么道”“么道说”“了有来”“因/为……(的)上头/上”“因此上”是蒙古语直译体文献中出现的羡余现象。这种现象是元代北方汉语口语的实际反映,是蒙古语、汉语接触的结果,体现了当时汉语口语的语法特点。羡余现象在直译体文献中比较常见,元明清时期的非直译体文献里也曾出现,不过羡余现象及其格式最终没有在汉语通用语里保留下来。通过对羡余现象的探讨,不但能够认清蒙古语直译体文献中一些语法形式产生的根源,而且能够了解元明时期蒙古语、汉语接触的状况,有助于认识当时北方汉语的语法面貌。
  • 麻 彩 霞
  • 全文[ PDF 9089409.0 MB ] 2022.4(44):84-96  共有 2038 人次浏览
  • 从对音材料看汉语西北方言元音高化的 历史层次
  • [摘要]本文尝试根据民族语和汉语对音材料指出汉语西北方言历史上曾经历与鼻音韵尾脱落有关的三次元音高化。现代晋语和兰银官话各方言点的阳声韵分别表现为鼻音韵尾、鼻化元音和元音韵尾三种类型,相应元音的舌位也高低有异。这类复杂现象是不同历史层次叠加造成的结果,并非语言本身的直接发展。西北方言相关的历史演变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产生于8-11世纪,特点是鼻音韵尾 -? 的脱落和元音的高化,即 a > ? > e > i和 ɑ > ? > o;第二个层次产生于11-13世纪,特点是鼻音韵尾 -n 的脱落和元音的高化,即 a > ? > e;第三个层次产生于13世纪中叶以后,特点是此前已经脱落的鼻音韵尾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又添加上去,随后在一部分方言点重新开始了元音高化的过程。元音高化的起因可能与鼻音韵尾的脱落有关,但两种现象的发生并不同步。
  • 胡 鸿 雁
  • 全文[ PDF 5706492.0 MB ] 2022.2(44):85-93  共有 2276 人次浏览
  • 武鸣壮语t?k7 的标记功能及形成路径
  • [摘要]武鸣壮语t?k7 作为虚词,具有标记语气、持续体、状语和补语的功能。t?k7 的标记功能是实词语法化、类推与借用的结果,其形成应与语言接触有关。
  • 韦 景 云
  • 全文[ PDF 4410109.0 MB ] 2022.3(44):88-95  共有 2131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